找到相关内容91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近代佛教的再思考

    制,在社会上为出家大开方便之门。寺院也顺水推舟,滥剃度、滥传戒、滥住持,三滥不绝,寺僧既乏学力,又多破戒,半起白徒,何论经教?甚至以贩卖如来家业,侥取货利为常事。诚如敬安所言,“池无九品之...

    麻天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4959632.html
  • 经导对中国佛教礼忏的影响——以梁《高僧传》为中心的探讨

    剡遇射孕鹿,母堕胎,鹿母衔箭犹就地舔子,宗乃悔悟”,因此“摧弓折矢出家业道”,而且“蔬苦六时以悔先罪”,又“诵法华维摩”。在度众方面,他“常升台讽咏”,名声是“响闻四远”,并且“士庶秉其归戒者三千余人”,因而...

    释道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1759657.html
  • 人生佛教的经言祖语(1)

    智慧故;六名庄严,以妙璎珞而严饰故;七名安隐,以母怀抱为止息故;八名教授,善巧方便导引子故;九名教诫,以善言辞离众恶故;十名与业,能以家业付嘱子故。善男子,于诸世间何者最富,何者最贫?悲母在堂,名之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4259908.html
  • 噶陀·心的家(1)

     ◎莲师密法传至噶陀法脉之第一百代传承~颜班·希热将参(嘎玛)仁波切  他明睿的智慧中,  蕴含着如珍珠般光亮的慈悲之心。  他通达入世出世的教化,  已宿世荷担起如来的家业。 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八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4759912.html
  • 来果禅师与《高旻寺规约》

    辐辏,独蹈大方,中兴高曼宗风,终成一代家业。1950年移锡沪渎,假上海风阳路侯在里崇德会内,辟静七茅篷道场,领众坐香,一开上海禅风。1953年农历十月十七日寅时在上海静七茅篷安然示寂,世寿73岁,僧腊...

    温金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0159986.html
  • 战后台湾传统佛教的教派发展与现代社会(2)

    宏法寺一系逐渐扩张的周边道场、活动组织、门徒收摄等也皆有显著成长。  《荷担如来家业──高雄宏法寺建寺三十年专刊》曾列表举出释开证的“曾任职务”、“现在重要职务”和“相关道场”,洋洋洒洒,宛如创业有成、...121] 法号开智。  [122] 开证《慈恩集(一)──年谱赞颂篇》页22  [123] 1957年  [124] 1956年  [125] 许益诚《荷担如来家业──高雄宏法寺建寺三十年专刊》(高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0560057.html
  • 五溪流域诗僧

    妹婿赴省,老人与之,俱舟覆於江。妹婿死,老人仅得免,遂绝意仕途进。抵里后,家事渐窘,孑然一身,无与为谋,乃发篋理其旧业,如是家业渐苏。后观世幻化,遁入空门,棲止沅州景星寺。平时以诗酒自娱,每有佳篇,...

    闻韶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00860289.html
  • 晚明狂禅思潮的三教论

    假借存活。洎其后来,连其中一间岌岌乎有不能自存之势,反将从而归依之,渐至失其家业而不自觉。王阳明为振兴儒学,融纳佛道,发明良知之学,“乃三教之灵枢”[5](卷一《三山丽泽录》P125-126)。但是...

    赵 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12960326.html
  • 十二月的佛陀——妙语收录集(2)

    安住在一个念头认为自己很有修行。 (慧律禅师)   302 、 信仰是人生意义的悟得,由此悟得而诞生各种任务的认识。 (慧律禅师)   缘按:子承父业,佛子担如来家业做救世工作,在正常不过了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13360331.html
  • 缘起法泛谈(2)

    地步,方能担当如来家业也。  故会真只在忘言,悟道唯有明心。真修行人,睹文中悟其义而不着其迹。不著其迹,都旨自然现于心源。若徇文以为悟道,即死于文下者也。  故知六道生死尘尝生死,来去未尝来去。众生修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1660410.html